《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月亮”是一个人的梦想,“六便士”是一个人的财富,也就代表现实。斯特里克兰丢下自己的硬币,追逐天上的月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斯特洛夫——我总在他的身上,看到现实中的人的影子。
在我看来,他内心善良,外表不堪;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却表达不出来。在书中,这些被无限放大,让他显得矛盾无比,从而被周围的人嘲笑。实际上,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写照。像斯特里克兰一样,心中除了梦想之外没有别人的`人,不仅是非常少的,而且显得很自私,我并不觉得值得赞扬。书中“我”和斯特里克兰总是在刻薄地笑话斯特洛夫,但我不觉得斯特洛夫有什么地方可笑,相反,每当我看到他,都觉得可悲。
他分明在待人处事方面非常在行,自己的事情却是一团糟。正如我们开导他人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到了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却不知如何是好。他面对妻子的出轨,卑微地等待,让我看得恨铁不成钢,这实在是卑微过头了!但现实中不乏这些一生等待对方回头的人。他们不懂如何去和自己爱的、欣赏的人相处,所谓的“善良”、“真诚”,并不是这样表达的。
我想每一个普通人从斯特洛夫身上都能看到“烂好人”的下场。这并不是说要像斯特里克兰一样做一个自私的人,而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平等。斯特洛夫说:“爱情中如果考虑自尊,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但我认为不管是爱情还是其他情况,爱自己不代表不爱其他人,而其他人必须先把他平等地看待,才能给他相对的爱。要首先尊重自己,才能把自己想传递给别人的善良传达出去。如果别人不领情,那自己也没有必要刻意帮忙。
我想起以前我校外的朋友有段时间常常向我抱怨,每次她想帮她学校里的同桌,都被冷淡地拒绝了。我疑惑地问:“那你别帮她不就好了吗?”她低下头,说:“我觉得她是个很棒的人,想跟她交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好试着帮她做点什么。现在忙越帮越多,但是每次她都显得很讨厌我的样子……”她的声音越来越不自信。
终于一天她向同桌袒露自己只是想成为她的朋友,希望她别讨厌自己。同桌很是惊讶,说并没有讨厌她,只是习惯于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不喜欢无缘无故受到别人的帮助罢了,两人的心结就此打开了。我作为听故事的人,很庆幸当时她们心里都装着自己,同时也装着别人。如果我的朋友只想着别人,她只会一直受气;如果那位同桌只想着自己,那么坦白过后,她会觉得看不起这个只会帮别人忙的人而不会和她成为朋友。
每个正常人心里都有自己和他人的一席之地。当遇见自己在意的人时,一味地降低自己,去迎合别人,是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尊重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保留自己尊严的底线,那就是善待自己,才不会被忽视,或者更甚,像书中一样被嘲笑。尊重自己,是和其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底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30年前,我读过此书,不知为什么,最近又读了一遍,感悟几乎没变。除了对思特里克兰德那种对艺术,对美的追求至死不渝的精神仍有敬畏之外。可能是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时的年龄和我这个年龄差不多,在我看来,理想是二十几岁之前的年轻人的.事,我们今天这个年龄已经不敢有什么损失了,因为已经伤不起了。但思特里克兰德却不顾一切抛开世俗、亲人、安逸的生活现状只为了心中的那个月亮。我除了对他的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感到敬畏之外,还有对他的理解和同情。
同情的是,他离家时并没有带走家里的分文,在巴黎他住在最简陋的旅店,过着饥饿潦倒的生活。画的画几乎没人买。有时靠在酒吧和别人下棋赢得了一杯饮料。当他生病奄奄一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荷兰画家斯特罗伊夫,一个老好人,老实人,他也是一个画家。他能识别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他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名。他,他是思特里克兰德的伯乐,他认为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死掉的话,那才是艺术界的损失。他不顾一切的把他带回家里,和妻子精心照料他。然而病愈后的思特里克兰德却绿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最后又抛弃了布兰奇,使之自杀。
当我看到这些时,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是理解和同情的,因为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画家。他没有钱,靠别人救济。哪有钱请模特呢。而布兰奇的身体完美得正是他想找的模特。在人性的欲望与艺术的矛盾中。人性软弱的一面,自私的一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的。他画了布兰奇的裸体,而布兰奇却爱上了他。说什么也要和他一同离开,斯特罗伊夫不忍心看到妻子跟着他流浪,于是自己搬了出来,把房子、画室留给他。这是对亲人的爱和对朋友的宽容。心襟宽阔,美的一种表现。我们又来看看思特里克兰德又是怎样的呢?他把那幅裸画放在画室,留给斯特罗伊夫,因为他觉得斯特罗伊夫能欣赏那幅画的美。这是艺术家之间的一种共鸣,无言之中的一种感激。对于生活的种种迹象,有时候我们是无法说清楚它的真相的。只是两心相知的知己才能明白彼此的做法。思特里克兰德是孤独的,他在往后流浪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后和一个土著女人结了婚,后来染上麻风病。双眼失明,仍然在地上,墙上制作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幅巨画,伊甸园。并嘱咐他的女人,在他死后把他和那间画房一同烧掉。
在艺术家的灵魂深处,他知道自己的孤独,另类,和不被世俗的理解及认可。生命意义不是被世俗之人认同,而在与自己为寻找美创造美。对自己的肉体、灵魂进行一次可怕的折腾,饱受折磨拼力寻找的一种表达的释放。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最终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
他同一个土著女子结婚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妻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 ……此处隐藏12135个字……、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总是会有不同的认识。大雅大俗的东西,往往是流传最久远也永远不会过时、富有魅力的'东西。
艺术在人类文明中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我认为,若文字是人类文明与自然中最重要之处,那么艺术便是人类超出人类自身的创作。对艺术接触的越多,你越会感觉到它的伟大魅力与不可思议之处。
“我想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羞于使自己的感情外露,因为怕人嘲笑,所以都约束着自己不给人以傲慢自大的印象。我们对自己的一些荒诞不经的行为遮上了一层保持体面的缄默,并不认为这是虚伪。我们讲究含蓄,并不是口无遮拦,说什么都直言不讳。”我觉得艺术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敢于表露,艺术家和哲学家一样,他们敢于将自己所思所想,敢于将自己的一切,表露出来。曾有人说,“真正的模特儿,是将自己的灵魂撕开,展现给下面的观众,她的一个眼神,就可以引发一场战争,或者止息战争。”
我个人认为,一件艺术品。当你认真的去欣赏它、理解它的时候往往你不自觉得就会发现这位艺术家的了不起之处。我一直觉得,艺术是一种灵魂的碰撞。当艺术家在创作之时,它是大自然或者是茫茫宇宙中的任何情感与存在和艺术家灵魂的碰撞,而当我们再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是和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品的灵魂以及大自然中的不同的情感与存在的一种碰撞。任何一件倾注艺术家心血的作品都是很了不起的,都有一种灵魂的交流与碰撞包含其中。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月亮触不可及,六便士触手可得。
大多数人开始时都怀揣着月亮,只是被苦难磨去一点,被时间磨去一点,被安稳磨去一点,最后就只剩下了六便土。
理想与现实,似乎总是难得两全其美,有时它们甚至会站在对立的天平两端。陆游曾言:“予少时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道尽了为世俗选择而放弃心中所喜的懊恼与无奈。
在凡尘俗世,有些人终日低头前行、忙忙碌碌,忘记了头顶那轮曾经照耀自己的月亮;而有些人,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却不忘抬头仰望“月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实是人心的矛盾。如果暂时无法做到理想与现实一致,那么也要尽量让现实时刻闪着理想的光辉。
理想与现实当然会有差距。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月亮,有些人安稳地躺在舒适圈里不肯跳出来。正如书里说的那样:“人世漫长的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但是我希望我们都能有思特里克兰德的一腔孤勇,在某一天的醒悟之后,大胆地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现实中的我们就许囿干人际关系和世俗情感,做不到如思特里克兰德般洒脱。但是我们可以给生活一个浪漫的定向,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们还年轻,长长的路上可以受一点风浪。落实了生活,也追寻着月亮,就像爱塔和孩子们一样。
历史的长河需要天オ,但更多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梦想,在追逐的.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压力,小到柴米油盐。我们终究是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的,那些你自以为的温暖,剥开了浪漫的外衣,剩下的就是现实的涩。理想和现实像是一对冤家,每当我们怀揣梦想赶在路上,总是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然而他们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他。
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岁月褪去脸上的光泽,却无法磨灭来自灵魂的光亮。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オ能让自己永远认识自己:这还是我。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突然放弃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因为他看见了自己曾经追寻的“月亮”。理想的重新萌芽,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人生来路也许无法重新选择,但人生归途却可以重新定位。因为心中有月亮”,21岁开始瘫痪不能言语的霍金,终其一生都在探索宇宙的秘密;因为追寻理想,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用笔尖与命运抗争,最终给世人留下不朽篇章。敢于背负自己理想的人,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理想中的人。
“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想要未知的疯狂,想要声色的张扬。”
我们都有把日子过得闪闪发光的权利。
人生是一场奇妙的旅行。祝我们像书的封面所言:愿你如飞蛾扑火般自由勇敢追梦,不负此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前段时间安妮的一篇《对不起我只过百分之一的生活》刷了朋友圈的屏。似乎活在这个竞争压力空前巨大的社会里,梦想与情怀是脆弱而又珍贵的奢侈品,永远带着孤芳自赏的表情站在现实的对立面。当他们一边热热闹闹的刷剧逛街一边开始在网络平台上热情洋溢地宣泄自我的梦想,我却总是抱着质疑的态度想:月亮你要,六便士你还嫌少。
我这样想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当自媒体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任由情怀捂烂都没问自我一句,我的梦想真的是梦想么,我想要的生活真的适合我么。而这些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就说明了艺术和生活的对立,揭示了人们所追求的艺术(梦想)只是对丑陋现实的粉饰,因生活不满造成的意淫;批判了逃避现实的现象。此故事运用了高超的技术,独具匠心的技巧,刻画了一个以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叫做斯特里克兰德的人,他突然辞掉在伦敦证券经纪人的工作,背弃家庭,开始学画,穷极一时也被认可过一段时间,然而又远离城市礼貌到了南太平洋岛上,最终得病而死的故事。
此书最精彩的比喻就是象征着梦想的“月亮”,现实是“六便士”。斯特克里兰德本人一开始并未对艺术抱有热情和追求,完全是厌倦了都市礼貌里循规蹈矩的日子,无视他的`“六便士”,甘愿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过原始生活,最终他才发现健康的生活需要的是一种两者之间不断变动后的平衡,绝非理性地居于两个极端。可是在此之前,他是个寡言少语、行为怪癖、抛妻弃子、冷酷无情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毫无绘画天赋而穷困潦倒。如果说高更还是期望达成梦想后与家人幸福生活,那么斯特克里兰德就是毛姆利用夸张手法刻画的毫无理由出走并不再归家的人。
如果说斯特克里兰德最终是顿悟出他所追求的艺术,并非真正的艺术,而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粉饰,那么在朋友圈里被伟大的安妮打动的年轻人呢?诚然我们想要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想要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做出一番成就,在成功学横行的当下有着重重挑战,可是我们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携带着青春文学里构造的完美幻想,觉得就是咖啡馆里写稿子、背着吉他到处流浪和穿着白衬衣画画?还是只会拿杜拉斯、梵高和李斯特附庸风雅,即使自我根本没有深入了解,艺术家的痛苦挣扎也能看成虐心戏?
大部分人终究还是一边引用“争甚么半张名利纸”一面又巴不得被重用;一面说要为梦想轰轰烈烈拼搏一把一面心里又觉得有体制的庇佑才是好的。没有天赋或是不甘于错过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而不愿潜心奋斗,只会拿情怀这样的体面话装饰门面。如果说斯特克里兰德还有决心离开家里,我们的决心也仅有学习工作间刷朋友圈被感动的心潮澎湃的那一刻。
所以,月亮你想要,就别嫌六便士少,倘若真有决心追求,祝福你旅途漫长。
文档为doc格式